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第一,规定公平竞争审查的主体和范围■★。审查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审查范围是起草过程中的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具体政策措施文本■★■◆。
第二■◆◆◆■,规定有关方面的职责。国务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协调机制。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组织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第三,明确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条例》从四个方面明确了审查标准★◆■,即政策措施不得含有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限制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没有法律依据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和影响生产者经营行为的内容◆◆★。同时,对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等特定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也作出了例外制度安排。
第二,在商品要素的流动方面,要保障进出自由。《条例》明确★■◆★◆◆,不得限制外地或者进口的商品要素进入本地市场,也不得阻碍本地经营者迁出,或者商品要素的流出;不得排斥★◆■、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经济活动■★;不能对外地或者进口的商品要素、外地经营者在价格收费、资质标准★★、监管执法等方面实行歧视性待遇。
第四,明确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条例》规定,拟由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由起草单位或者牵头起草单位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拟由人民政府出台或者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政策措施,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起草单位开展审查。同时,《条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
第一◆■,要通过严格的工作监督来推动落实★★■◆◆★。《条例》建立了包括抽查、督查等在内的较为系统的监督机制■★,比如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组织对有关政策措施进行抽查,如果发现违反《条例》要求的政策措施要督促整改。还明确了国务院会定期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工作情况开展督查,督促地方严格落实《条例》的要求。
第二◆★★■,什么时候审★■★◆■。按照《条例》的规定★◆★★■★,公平竞争审查要在政策措施的起草阶段完成,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公平竞争审查的预防功能,切实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由审查主体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具体的审查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在影响生产经营行为方面,要保障经营自主■■◆。《条例》要求,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也不得违法干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要素价格水平,或者超越法定权限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要切实维护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客观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2024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要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来推动落实。《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考核评价内容,把激励和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各级行政机关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要通过全面的社会监督来推动落实。《条例》明确对于有关政策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并且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
公平竞争审查是指对于政策制定机关制定的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应当从公平竞争的角度进行审查■★◆。经审查如认为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则不予出台,或调整至符合相关要求后出台;没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
《条例》从四个方面明确了19项政策措施不得包含的内容,建立了一个涵盖经营主体生命全周期、经营全链条的审查标准体系◆★■★★。
第一,在市场准入和退出方面,要保障机会平等★■★★◆。《条例》规定★★,有关的政策措施不得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违法设置审批程序■■◆,不得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或者歧视性的准入条件,也不能通过违法设置或者授予特许经营权■★、限定交易等方式妨碍市场的公平准入◆■■★■。
除了在起草阶段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之外,《条例》还系统规定了监督保障的措施,比如在保障方面,《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保障公平竞争审查的工作力量★★■◆★★,将公平竞争审查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的预算★◆★■◆。在监督方面,《条例》对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的抽查、举报、督查等一些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通过内部审查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来保证审查的质量,确保《条例》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方面,要保障竞争公平。《条例》要求,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实施选择性■★★◆■、差异化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也不得在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目的就是防止有的经营者凭借某些特殊政策来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第三,怎么审■◆■★。《条例》规定了四个方面的审查标准,起草单位要对照这些审查标准,认真评估政策措施对公平竞争的影响◆■★★。同时,为了确保审查结论的客观和准确,《条例》还要求在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时候◆■■◆,应当听取有关经营者、行业协会、商会等利害关系人关于公平竞争影响的意见★★■■★,如果是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还要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在审查结束后,起草单位还要作出明确的审查结论◆◆。如果是适用例外规定的,还要在审查结论中进行详细地说明。这是我们整个审查机制的设置。
第四,通过严肃的追责问责来推动落实。《条例》建立了约谈机制,规定起草单位如果未按照条例规定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经市场监管部门督促仍未整改的■■★◆◆★,上一级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对其负责人进行约谈。同时,也明确了法律责任,对未依照《条例》规定开展公平竞争审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四、在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时,审查机制如何运转?如何保证审查结论公正科学?
第五,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监督保障。为保障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条例》专章规定了抽查、举报、督查、约谈等一系列监督保障措施,进一步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
三、《条例》延续了政策措施起草单位的自我审查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它能起到多大作用?如果有政策措施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可以如何反映这个问题?政策的制定者会受到怎样的处理◆■■★■?
第一,由谁来审■■。《条例》分三种情形作出了规定,第一种,如果是由一个部门来出台的政策措施,那么就由起草单位来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第二种,如果是由多个部门一起联合出台的政策措施,就要由牵头的起草单位来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第三种,如果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台★★★,或者要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政策措施★■,这种就要由本级人民政府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来会同起草单位开展公平竞争审查■◆★。通过全方位来确定审查的主体■★◆■◆,压实审查的责任,确保审查工作能够落实。